一、问题背景与核心思路
问题描述
给定一个无向连通图和n对点,要求找到一条边,使得删除该边后所有n对点之间的路径都不连通。这类问题在图论中被称为关键边(Bridge)或必经边问题。

核心算法思想
- 公共边识别:寻找所有n对点路径上的公共边
- 边计数法:统计每条边被多少对点的路径所经过
- 关键边判定:计数等于n的边即为所求的关键边
二、DFS实现关键边识别
算法框架
1vector<int> adj[MAXN]; // 邻接表存图 2int edge_count[MAXN][MAXN]; // 记录边被经过的次数 3bool vis[MAXN]; // 访问标记数组 4 5bool dfs(int u, int target, int father) { 6 if (u == target) return true; // 找到目标点 7 8 vis[u] = true; 9 for (int v : adj[u]) { 10 if (v != father && !vis[v]) { // 避免回环 11 if (dfs(v, target, u)) { 12 edge_count[u][v]++; // 路径上的边计数加1 13 edge_count[v][u]++; // 无向图双向计数 14 return true; 15 } 16 } 17 } 18 return false; 19}
关键实现细节
- 避免死循环:通过
father参数防止回溯到父节点 - 双向计数:无向图中边(u,v)和(v,u)需要同时计数
- 访问标记:
vis数组防止重复访问同一节点
三、算法优化与改进
1. 时间复杂度优化
- 预处理:使用LCA(最近公共祖先)算法加速路径查找
- 差分标记:在起点和终点打标记,通过后序遍历统计边计数
2. 空间优化
- 边表示法:使用
map<pair<int,int>, int>替代二维数组存储稀疏图 - 链式前向星:对于大型图,使用更紧凑的存储方式
3. 多对点处理优化
1for (auto &pair : point_pairs) { 2 memset(vis, 0, sizeof(vis)); // 重置访问标记 3 dfs(pair.first, pair.second, -1); 4}
四、关键边判定与验证
判定条件
1vector<pair<int,int>> critical_edges; 2for (int u = 1; u <= n; u++) { 3 for (int v : adj[u]) { 4 if (u < v && edge_count[u][v] == pair_count) { 5 critical_edges.emplace_back(u, v); 6 } 7 } 8}
验证方法
- 连通性检查:删除候选边后检查各对点是否仍连通
- Tarjan算法验证:使用标准桥查找算法交叉验证
五、常见错误与调试技巧
- 死循环问题:忘记标记访问或忽略父节点检查
- 重复计数:无向图中未正确处理双向边
- 初始化遗漏:未重置访问标记数组
- 边界条件:处理自环边和重边的情况
六、蓝桥杯真题应用
典型题目特征
- 图中存在多个关键点对
- 要求破坏特定点对间的连通性
- 边权可能影响选择策略
解题步骤
- 建立图的邻接表表示
- 对每对点执行DFS路径标记
- 统计边被经过的次数
- 筛选出计数等于点对数的边
- 验证并输出结果
七、扩展思考
- 加权图变种:考虑边权影响的关键边选择
- 动态图处理:边被动态添加/删除的情况
- 近似算法:对于大规模图的近似解求解
通过掌握这种基于DFS的关键边识别方法,可以解决蓝桥杯中许多与图连通性相关的问题。建议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,针对具体题目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。
《蓝桥杯备战记录:图论中关键边识别与DFS应用》 是转载文章,点击查看原文。
